11月21日,新華網報道學院魯班工坊。
20歲的泰國學生萬新春來中國學習剛滿一年,便已深深愛上了這里。
“學習很有趣,設備很齊全,老師喜歡笑。”他用中文說道。萬新春來自泰國大城技術學院。2016年,全球首家由中國創辦的魯班工坊在這所學院落成。通過這一重要平臺,萬新春對中國職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慕名到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留學。
“在魯班工坊,我不僅見識到了中國先進的技能實訓設備,還鐘情于這種技術與理論并重的教學模式,所以才來中國學習。”萬新春說。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萬新春攻讀的是學校的“王牌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畢業后,他能獲得中泰兩所職業院校的畢業證書,這為他未來的就業增添了更多機會。
尚未畢業的萬新春,已經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謀劃。“我還在糾結,畢業后是在中國繼續深造,還是回泰國的中資企業就業。我喜愛中國的技能教育,但中資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薪資也極具吸引力。”
作為萬新春的同學,那迪亞更注重在技能學習過程中掌握中文專業詞匯。“我回國后想要成為一名專業技術領域的翻譯,收入應該不錯。”
萬新春的老師黃可瑩也是一名泰國人。11年前。她通過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來到天津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便留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任教。
“我在中國實現了‘雙豐收’。”黃可瑩說,她不僅在中國擁有理想的工作,還收獲了愛情,與一位中國職教老師喜結連理。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花玉香拿到的最新統計數據,呈現出一所中國職業院校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2016年,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泰國大城技術學院共同創辦魯班工坊,并先后與泰國50多所學校達成合作。泰國魯班工坊共培養本土學生1800余人,招收來華留學生390余人。而且,泰國魯班工坊還輻射東盟國家,累計交流培訓學生23500余人次、教師7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