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思政課走出教室,當河、海、山、田都成為講臺,當大中小學的師生同上一堂課會發生什么?
近日,由學院牽頭,聯合天津市民族中學附屬小學、寧河區造甲城鎮中學、薊州中學共同打造的《河、海、山、田——綠水青山間的青春答卷》系列短視頻正式上線。這組作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主線,依托天津四大生態現場,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沉浸的、成長的”思政大課,也成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一次生動實踐。
一堂沒有圍墻的課
來自大中小學四個學段的思政課教師和他們的學生走進了家鄉最美的生態現場去尋找他們心中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答案。
那條河·童心寄鄉愁。在紅橋區運河畔,小學生聆聽千年運河故事,感知流動的文脈。綠水清波,成為他們心中“愛家鄉”的第一課。
那片海·青春探邊界。寧河區七里海濕地中,初中生手持測量儀,化身“生態偵探”,探尋這片“京津綠肺”作為自然寶藏的生態價值。
那座山·思辨見真章。薊州區的青山之巔,高中生圍繞“保護與開發”的主題展開思辨討論,在觀點交鋒中讀懂“綠富同興”的發展智慧。
那方田·匠心向未來。濱海新區七彩鹽田上,高職學生直面綠色轉型現場,見證“綠電”賦能傳統產業,立志以技術書寫“工匠答卷”。
一次擲地有聲的回響
系列視頻上線后,迅速在全網引發熱烈反響。截至目前,全網累計播放量突破20萬次,其中抖音平臺單集最高播放量超5萬次,收獲點贊、轉發、收藏等互動超5000次。同行專家紛紛轉發,系列視頻被贊譽為“有深度、有溫度、真正入腦入心的思政教育”。
一場未完待續的實踐
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當教育走出書本,山水林田湖草沙皆可成課堂;當學段打破壁壘,育人之路才能貫通成長;當理念連接實踐,綠水青山才能真正“活”起來。這堂“行走的思政課”,讓綠水青山不僅是眼前的風景,更成為了青春的考場、時代的答卷。
來源 |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