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同春風,靜待青春之火燎原
黨委學生工作部 馬帥
“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作為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輔導員,我將這句話深深烙印在工作的初心之中。入職以來,我一直扎根在學生工作一線,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用真誠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聲音,用行動化解他們成長中的難題。在思想引領、學業幫扶與成長陪伴的道路上,我與200多名學生一起,書寫了一段段溫暖的青春篇章。
在思想引領方面,我始終擔任學生理想信念的“引航員”。大學階段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深知思政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融入日常的浸潤與啟發。依托學院“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我突破傳統班會形式,帶領學生走進校內實訓基地,結合行業發展歷程,引導他們思考責任與擔當;組織走訪天津紅色教育基地,在實景實情中厚植家國情懷。同時,我也積極拓展線上思政教育陣地,結合學生喜愛數字化內容的特點,定期搜集行業優秀人才的成長故事、整理國家相關領域的發展成就,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專題內容,通過班級群進行推送。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學生因此主動查閱行業報告和政策文件,在加深專業認知的同時,也學會了用發展的視角思考問題,進一步堅定了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建設的信念。
在學業發展方面,我甘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鋪路石”。職業院校的學生既有技能提升的迫切需求,也面臨職業規劃的現實挑戰。為此,我為不同專業、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建立了“一生一檔”成長臺賬,不僅記錄成績和證書獲取情況,還標注每位學生的興趣特長、職業意向和學習難點。基于臺賬信息,我聯合專業教師制定“個性化提升方案”:對操作技能薄弱的學生,協調實訓資源,加強實操指導;對理論知識掌握不牢的學生,組織學習小組,開展“知識點互助講解”等活動,讓學習方法得當的學生分享經驗,營造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氛圍。
在生活關懷方面,我愿成為學生心靈的“溫暖守護者”。作為學生遠離家鄉后最先依賴的人,我始終踐行“24小時在線”的承諾,及時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申請助學金、聯系勤工助學崗位,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持續關注學生心理狀態,定期與心理委員溝通,及早發現并疏導情緒問題。此外,我還堅持走訪學生宿舍,與他們面對面交流,傾聽生活中的點滴。看到公共區域雜亂,我會和學生一起動手整理,傳授簡單的收納技巧;遇到因生活習慣差異引發的矛盾,則耐心調解,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彼此包容。這些細微的舉動,不僅化解了許多小摩擦,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懂得了相處之道,增強了集體凝聚力,讓校園真正成為溫暖的“第二個家”。
這份榮譽,對我而言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未來,我將繼續深耕職業教育這片沃土,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陪伴者、引導者與賦能者,助力更多渤海學子在技能報國的征程中,綻放屬于他們的青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