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 以愛育人
——把“大思政”裝進學生日常行囊
團委干事 邊燾
很榮幸在2025年被學生評選為“我最喜愛的輔導員”,這份認可,對我而言格外珍貴。今年,是我踏上輔導員崗位的第五年,若將職業成長比作一段旅程,我已從當初“新手上路”的忐忑摸索,步入了更具方向感的“初級職業化”階段。
回望來時路,每一段時光都閃爍著獨特的成長光暈。
2021年——初識:與“白月光”共赴新程
2021年,我迎來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批學生——我心中的“白月光”。他們的存在是如此獨特,不僅讓我見證了青春的綻放,也映照出我初為人師的青澀與熱忱。記得開學典禮前,我們一起排練節目,看著一張張稚嫩而充滿希冀的臉龐,我渴望走進他們的世界。于是,我開始“5G沖浪”,學習00后的語言,融入他們的“玩梗”文化。正是在與這批“白月光”的互動中,我找到了這份職業最初的價值感,也明確了自我成長的方向。
2022年——扎根:在“一站式”社區埋下種子
2022年,教育部大力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某個夜晚,我激動地收到試點申報成功的短信,第一時間上傳校徽。從此,全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平臺上,有了“渤海職院”的名字。在學院的支持下,我們在學生活動中心旁擁有了幾間辦公室,學生社區的雛形初具。那幾間屋子,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我嘗試將日常思政教育融入社區場景,初步構建起對學生工作體系的認知。我暗下決心:要腳踏實地,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
2023年——生長:以微小敘事傳遞時代聲音
2023年,我嘗試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用身邊故事詮釋深刻道理。我精心打磨宣講文稿,帶領學生斬獲天津市“講好文物歷史故事”大賽一等獎、思政辯論賽優勝獎;我也獲得天津市輔導員“精彩一課”三等獎;組織“我和我求學的城市”主題活動30余場,相關經驗被天津市思政工作簡報收錄,全市思政工作考核也刷新歷史成績。那一年,忙碌卻幸福。我感恩機會的降臨,也感恩忙碌所帶來的歷練與成長。


2024年——綻放:走向更廣闊的思政天地
2024年,我參與了人生中首個思政精品項目,撰寫了首項重點課題,助力建成“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大廳,并在天津市評審答辯中獲評B級社區,實現質的飛躍。我還策劃開展了“延安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10場,并帶領學生踏上赴延安的研學之旅。經過14小時綠皮火車的顛簸,我和學生來到寶塔山下,當我真正站在梁家河的土地上,那一刻我深切體會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我的“田間地頭”,值得我持續深耕、久久為功。
2025年——融合:讓思政在細微處浸潤人心
2025年,我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并利用業余時間調研學習了全國16所職業院校在學生社區建設與實踐育人方面的先進經驗,獲益匪淺;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我設計出“渤海大思政育人圖譜”,曾經的“空白墻”變身“思政墻”,讓思政教育悄然融入學生辦事的“五分鐘等待”,實現潤物無聲。
五年來,從50余場線下活動的精彩紛呈,到邀請全國時代楷模、大國工匠等先進人物開展的20余場專題講座,我們讓4000余名學生近距離感受榜樣力量;構建的“津門紅色密碼”研學體系,連續兩年獲評天津市高校“津沽尋跡”實踐活動優秀線路,讓學生在行走中感悟歷史,在體驗中傳承文化。
未來,我將繼續堅持“小切口講育人故事、小問題講解決辦法、小事情講育人真情”,把“大道理”轉化為“微話語”,將“大思想”融入“小活動”,讓“大思政”如鹽入水、甘潤心田,照亮青年學子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