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在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6月19日,學院特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津派面塑傳承人王玓走進校園,開展“非遺文化零距離”主題活動,為渤海學子帶來一場沉浸式文化體驗盛宴。
活動現場,王玓以《天津面塑的歷史與發展》為題,用生動鮮活的語言回溯面塑藝術自唐宋起源、明清興盛的千年文脈,解析津派面塑“色彩明麗、造型逼真、技法細膩”的藝術特色,并結合“八仙過海”“春日放鳶”等經典作品,詳細展示揉、捏、搓、剪等傳統制作工藝。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藝術品,或靈動飄逸,或憨態可掬,引得在場師生頻頻贊嘆,現場掌聲不斷。
在實踐體驗環節,王玓親自示范面塑創作技巧,從基礎塑形到細節雕琢,手把手指導學生完成“歡樂的海豚”主題作品。同學們充分發揮創意,指尖翻飛間,面團逐漸化身躍動的海豚,或昂首擺尾,或俏皮吐泡。現場氣氛熱烈,歡笑與驚嘆交織,傳統文化在師生的互動實踐中煥發新生。
作為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此次非遺面塑體驗課是學院深化文化育人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學院持續推動非遺技藝、傳統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非遺大師講堂”“傳統工藝工作坊”等多元形式,搭建起傳統文化與青年學子對話的橋梁,有效激發學生對非遺文化的興趣,厚植文化自信根基。
“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面塑藝術的精巧絕倫,也深刻認識到傳承非遺文化是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參與活動的學生代表表示。未來,學院將持續拓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內涵,引入更多非遺項目,豐富實踐教學場景,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沃土中薪火相傳、綻放時代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