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當歷史的厚重之處與現實的風采相遇,心靈便會發生共鳴,仿佛時光隧道連接了現在與過去。12月8日,為踐行“弘揚長征精神,踐行以美育人”主題美育實踐活動的要求,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思政教學部教師帶領50余名學生走進平津戰役紀念館,感受革命歷史的沉重與榮耀。
進入展廳,偉人雕像巍然屹立,同學們仔細觀看展覽,不時在展柜邊駐足,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從中汲取精神偉力。展館內,一幅幅珍貴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駁的老物件、一份份寶貴的歷史文獻,全面、真實地還原著平津戰役的各種歷史細節。
社稷危機,人心大義,古跡安存告遠猷。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們深受感染,自發做起講解員,從紀念館整體布局著手,充分講解了六大展廳內的史實、文物,講述英雄故事,重溫英勇戰績。團隊成員沉浸在史料講解、媒體沙盤、場景復原、造型藝術、歷史文物等多種形式的展覽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熱血拼搏的戰場氛圍,大家仿佛置身于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深刻體會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舍己為人、紀律嚴明的解放精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習社總團長董澤鵬在一幅帶著缺口的飯盒的老照片前久久駐足,和同學們一起想象著解放軍戰士是如何對抗擁有美式機械的國民黨軍隊并最終取得勝利的。他說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74年前7030名英雄兒女將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扛起“國之大者”的旗幟,真正把血肉筑成了長城,用青春熱血書寫了蕩氣回腸的英雄詩篇,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 
燕山逶迤,海河長流。跨過百年歲月,如今的繁榮富強正是先輩們通過流血犧牲換來的。通過參觀學習,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思政課。新時代青年應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增強斗爭意識和斗爭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