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現場交流會暨中國化工政研會八屆三次理事會在安徽合肥召開。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石油和化工企業(院校)單位的代表參加會議,中國化工政研會駐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建華主持會議。
會議首先表彰了三年以來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學院榮獲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黨委書記魏炳舉榮獲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并出席了頒獎儀式。


會上,石化聯合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李壽生就行業宏觀形勢做了報告。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進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主旨交流發言。會議還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等進行了專題講座。
在下午舉行的中國化工政研會八屆三次理事會上,崔建華詳細匯報了八屆二次理事會以來各項重點工作。會議根據《中國化工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章程》規定,經投票選舉,兗礦能源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蘇力同志當選為八屆理事會副會長。
多年來,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傳承“千年鹽業 百年化工”文化精神、培養新時代具有綠色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己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化工職業教育文化內涵,開創了職業院校文化育人新局面。
一、勇于探索創新,深化思政育人新舉措
1.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打造凝心聚力品牌。注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引導青年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深化名師講座,邀請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張黎明、趙虎、趙增權等到校進行專題宣講,受眾師生近3萬人次,不斷鑄牢師生熱愛化工專業、投身化工行業建設的理想信念。深化校訓引領,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校訓精神激勵師生,多年來師生積極參與賽項服務、理論宣講、援疆援青支教等各類志愿服務達3萬人次,用實際行動彰顯渤海人的責任擔當;勇于攻堅克難,實現全國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全國高職高專思政微課大賽新突破,2022年榮獲天津市職業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學校,2023年度學院兩項案例榮獲天津市學校“三全育人”優秀工作案例。2024年,學院兩個項目入選2025年天津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項目。
深化學院形象標識打造,完成校歌征集創作,確定校歌《渤海之歌》,并制作MV進行傳唱;設計“小海”IP形象并制作鑰匙扣、書簽等相關文創產品,厚植師生愛校情懷。
2.突出紅色文化引領,打造載體活動品牌。深化思政理論宣講,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為契機,組建由領導干部、思政教師、“五老”組成的專題宣講團,圍繞“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深入師生中開展宣講近35次,使廣大師生深入了解10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自覺為建設美麗天津貢獻力量。紅色情景劇深入人心,與天津市寧河區方舟故居合作,以于方舟烈士革命故事為原型,排練舞臺劇《初心》,以范旭東愛國故事為原型排練京劇選段《范旭東之抗爭》,通過情景劇展演,增強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學生在揣摩人物思想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紅色閱讀潤心田,開展“師生享‘悅’讀 書香沁渤海”主題讀書月系列活動,舉辦海棠詩會、讀書分享會,為師生推薦《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300多部紅色書籍,學院在天津市高校“悅讀之星”讀書分享比賽中多次榮獲二等獎、三等獎。
3.突出工匠精神引領,打造德技雙修育人品牌。以參賽錘煉工匠精神,多年來開展教師技能比武,積極參與國家級、市級和行業各類師生大賽20多項,榮獲一等獎10余次,獲獎師生達30多人次,2022年在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榮獲“兩金一優”佳績,2023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榮獲“一銀一銅三優勝”佳績。
以辦賽深化文明校園建設,多年來承辦全國化工行業和天津市“海河工匠杯”學生技能大賽及國資系統職工技能大賽賽項30余次,師生良好精神風貌得到廣泛贊譽,百年化工文化教育基地、化工文化長廊、工程實踐創新項目體驗中心、校史館等成為展示學院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打卡地,良好的育人環境孕育了全國化工行業教學名師4名,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1名,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1個。
二、傳承百年化工紅色基因,擦亮文化育人底色
1.強化學生做綠色化工傳人意識。挖掘化工文化育人素材,以愛國化工實業家范旭東為原型,編演情景劇《圖強》展現其實業救國精神,激勵學生自覺做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綠色生態化工傳人。開展化工思政主題教育,組織師生在范旭東銅像前開展思政實踐教育,在行走中上好實踐育人“大思政課”,組織學生開展實地考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和深入思考,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增強對黨的感情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思想上筑牢學生傳承化工文化、踐行生態環保理念的根基,為培養大批綠色化工高技能人才,早日實現我國“雙碳”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2.強化學生化工生態環保意識。開展環保服務增強社會責任感,深化“綠色地球夢”志愿者聯盟生態環保活動,倡導“光盤行動”、垃圾分類和簡約生活理念,到村鎮、社區和企業開展宣傳志愿服務,受眾達2000多人次。宣傳生態環保理念服務冬奧會,組織學生綠色環保志愿者立足家鄉,在冬奧會場外和全國各地參與宣傳綠色冬奧、低碳環保、建設美麗家園理念達1400多人,增強了渤海學子主動服務冬奧的責任意識,展現中國青年一代的風采。
學院綠色低碳智慧生態館開館,大中小一體化聯盟學生分別體驗拍照打卡化工文化園、動手體驗綠色低碳生態實踐創新基地、垃圾分類小講堂、騎行探索新能源、體驗動植物標本、廢舊新生手作坊等。學院將繼續以綠色教育為己任,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和理論研究的有效路徑,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綠色”文化品牌,通過展覽、講座、工作坊等形式,引領綠色生活方式,普及綠色生活理念,助力培養更多具有環保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強化紅色陣地育人功能。提升場館文化育人水平,加大眾創空間、創新創業俱樂部、體育館等舉辦各類主題文化活動力度,組織《青年鄧穎超》等愛國影片觀影活動;組織留學生創業集市、歡度“宋干節”“舞林大會”等,使學生在豐富的文化活動中陶冶情操。建設多個思政育人陣地,百年化工文化教育基地、綠色低碳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綠色低碳智慧展館、京劇傳統文化項目教育基地、朗讀亭等是師生駐足流連之地,主干道路用“海晶”“渤化”等化工企業命名,學生耳濡目染,環境育人功效不斷顯現。提升生活場所思政育人水平,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加大為師生辦實事力度,新建200多平方米健身館成為師生強身健體、磨練意志品質必到之地,梧桐書院、渤海書屋等成為學生分享閱讀體會、暢游知識海洋之地;新建學生宿舍樓洋溢著濃濃的中國風,班墨文化經典名句昭示著做人準則。
三、思政育人成果豐碩,彰顯立德樹人實力
網絡思政育人水平不斷提升。網絡文化作品量多質高,“我們的節日”、“網絡中國節”成為常態化宣傳載體,1部作品榮獲2022年國家安全宣傳教育“三微”作品三等獎;2023年廉潔文化作品《斷墻》《高校廉潔文化育人探究與實踐》被推薦到教育部展示;錄制“百年輝煌耀津門”紅色微視頻7個,被天津市校園網絡媒體公眾號選用。2024年天津市“益言益德創文明 善作善成鑄青春”公益廣告設計大賽暨廉潔文化作品征集活動,共有5項作品獲得市級獎項,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優秀獎1項,同時學院獲評“優秀組織單位”。
學院教師在2024年思政課教師“拿手一課”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在第五屆天津市思政課教學比武中榮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三等獎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優秀獎、“形勢與政策”課三等獎、“形勢與政策”課優秀獎。
學院在市教育兩委組織的“百萬學子回延安 延安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天津市網絡思政名師工作室(延安站)工作坊培訓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網絡文化活動有力度。1個網絡思政名師工作室被評為市級優秀項目,新增1個建設項目,建設5個校級網絡思政名師工作室,每個工作室粉絲達500以上,推送60多個思政類視頻;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海報、微視頻作品征集,師生制作 “青春之花向陽開”“青春逐夢向未來”“你好新同學”“教育強國躬耕人” “青春告白祖國”“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畢業季視頻200余個,視頻被“易彩津生”“天津教育報”等平臺采用;2023年榮獲天津市教委“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資短視頻大賽三等獎和優秀組織獎。2024年榮獲全國第四屆“守住錢袋子 護好幸福家”短視頻大賽 “全國創新類優秀作品獎“。網絡思政育人載體的豐富,增強了廣大師生自覺擔當,主動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大局意識。
思政育人品牌效應不斷顯現。思政鑄魂作用持續強化,廣大師生凝心聚力,不斷深化學院高質量發展,使化工職業教育形象愈加鮮明,圓滿完成教育部“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驗收,入選全國首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 學院網絡育人、隊伍建設2項獲批2025年度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
對外傳播力持續增強,打造“三微一抖一官”融媒體宣傳矩陣,講好渤海故事,加大在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日報、天津日報等媒體宣傳力度,2022年報道達203次,2023年央級媒體宣傳近60次,2024年央級媒體報道84次,2023年在全國高職院校媒體聲譽指數居第35名,形成“媒體聚焦渤海”宣傳品牌,極大提升了社會美譽度。
今后,學院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創新文化建設舉措,以文化賦能智慧渤海、生態渤海、美麗渤海的建設實踐,團結凝聚廣大師生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院校貢獻力量。